常太镇: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本
2019-12-13 15:19:34 来源: 今日城厢  责任编辑:   

近年来,常太镇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镇为抓手,全力改善人居环境,多种产业发展腾飞,打造乡村振兴样本,如今的常太,集“美貌”和“美味”于一体,一幅幸福美丽新常太的画面正在逶迤展开。

烟波浩渺的东圳水库、震撼人心的红色传奇、风光秀美的乡村美景、绿色生态的天然氧吧、甘甜沁人的美味枇杷……集“美貌”和“美味”于一体,这里是常太镇。

常太镇面积201平方公里,山地面积22.39万亩,耕地面积7049亩,全镇辖27个村民委员会,1个社区,人口4万多人。近年来,常太镇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镇为抓手,全力改善人居环境,多种产业发展腾飞,打造乡村振兴样本,一幅幸福美丽新常太的画面正在逶迤展开。

                特色产业 实现乡村振兴

眼下,正是枇杷抽花季节,常太镇漫山遍野的枇杷树开出一簇簇淡黄色的小花,散发出阵阵香气。

12月6日上午,在松峰村旧村部,建筑面积600多平方米的城厢区枇杷协会办公总部正在进行修缮,未来这里将为枇杷发展助力。常太镇镇长沈海霞介绍,这里将建设精细化3.0版本农产品电商物流中心,计划利用全镇废弃小学建设常太村、洋边村、松峰村、溪南等约4-5个冷冻库作为枇杷运输中转站,并通过电商和便捷、安全、高效的物流让农民参与市场销售,倒逼其农产品品质升级;成立科技小院专家服务中心,建立专家院士工作站,科技特派员和科研院校的联络点,与福建农林大学、省农科院等开展合作,对全镇枇杷进行改良升级,种植贵妃白、三月白等名优品种,促进枇杷产业升级;成立绿色智慧果园远程控制中心,通过农业物联网技术将会员的果园统一管理,实时监控,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做到果园清洁标准化生产。此外,还将成立枇杷产业培训交流中心,全方位培训大量新型职业农民,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常太镇是一个山多、果多、耕地少的乡镇,枇杷生产是农民经济收入的支柱产业。该镇现有果园7.2万亩,枇杷种植面积6万亩,从事枇杷生产的农户7200多户。2019年全镇经济突破4亿元,枇杷产量1.6万吨,产值2亿多元。

沈海霞告诉记者,目前常太镇已经成立了枇杷产业协会,将全镇规模较大的枇杷种植户纳入协会,进行规范统一管理,对全镇枇杷协会会员约1.5万亩枇杷进行改良升级,并进行规范统一管理,种植名优品种,枇杷早中晚品种均匀分配,延长枇杷收获期,并发展枇杷花茶、枇杷膏和枇杷酒等深加工制作,带动群众增产增收。

一粒小枇杷,打造大产业。而结合常太镇环东圳水库且境内有九龙谷,忘忧谷,岭下美丽乡村以及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等优势,距离市区仅有半个多小时车程的交通便利性,常太镇的旅游产业也风生水起。

走进位于东圳水库之畔的常太镇岭下村,宽阔通畅的水泥路,整齐精致的小洋楼,绿意盎然的乡村公园,美丽新农村的风貌让很多前来观光的游客惊叹;位于群山深处的马院村,村里锚定红色旅游和绿色发展两个主色调,错落有致的古民居,玫瑰园里的多彩花木,忘忧谷“瀑布”飞流直下、马院闽中游击区革命纪念馆的红色记忆,形成以“缤纷四季,乐享马院”福建亲子游第一村品牌,描绘出一座“依山而居、四时田园、乡愁漫漫、生活恬美,留得住乡韵、抹不去乡愁”的美丽乡村;在东圳移民精神展示馆,主题教育如火如荼进行,与国家级4A级风景区九龙谷公园实现功能互动,进而形成融自然山水风光与主题教育为一体的旅游区。

“常太镇是城厢区的后花园,绿色生态以及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一张发展的金名片。”沈海霞说,该镇还积极打造文创旅游产业,采摘园、休闲餐饮、研学教育等旅游业态逐渐丰富,让常太镇的青山绿水天然“氧吧”换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设施完善 村庄美丽蝶变

在群山环抱的马院村,盘山而上的水泥路连接家家户户。以前从村里到镇政府近1个小时,现在只要20分钟。

在岭下村,鳞次栉比的白墙民居,村道洁净,清渠潺湲,沿着农民健身路前行,栈道两侧花红叶绿、观景台前满眸绿色,四处皆可入景……

常太镇的每个村庄都在经历着巨大的蝶变,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处处散发着魅力。

沈海霞介绍,常太镇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建设污水管网、进行河道和卫生整治等措施,改善人居环境。

由于境内河流纵横、水系密布,常太镇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部署和要求,做到一河一档一策编制,使用“掌上河务”APP进行全流域巡查,实现区域有督查长,有河道警长,有视频探头,有长效机制,确保河长制组织体系全覆盖、保护管理全域化、履职尽责全周期。

如今,全镇境内所有屠宰场已全面关停。环库区11个村庄污水管网建设采取PPP模式,大部分厂站征地工作已完成,全镇28个村已有5个村实现全面收集,已完成污水收集管网建设6个村,剩余17个村的污水收集处理工程正在有序推进,年底前全部完成,实现28个村(社区)全覆盖。目前化粪池已完成约1477个,管网已铺设约294公里。常太镇还对进行现有污水管网设施修复及安装流量计,确保管网全时段运行无渗漏。

作为东圳水库生态修复的主战场,常太镇2019年库区退果还林工程已完成苗木种植7368.2亩、商品林已完成赎买2236.7亩、累计清理松材线虫枯死木1400多株,进一步加快库区水土涵养林修复步伐。为满足库区建筑垃圾整治需要,常太镇率先建成全区第一座乡镇级建筑垃圾堆放点。

该镇还实施主街道亮化绿化工程,路灯总共约100盏,公共绿化面积达25000平方米,镇区居民自来水普及率100%。村村通公路、村村有路灯、有广场、有游园,干净的道路,清澈的流水让村容村貌大为改善,让村民们生活得更加有滋有味。

民生滋润 乐享幸福生活

每天中午时分,马院村的老人们纷纷前往幸福院食堂,只要花2块钱就能吃上一顿营养午餐了。

为实现“老有所养、幼有所教”,常太镇投资建设马院、侯山、党城等5个村的幸福院,实现老人居家养老。马院村还利用集体经济和外出企业家等资助的经费办起了食堂,为6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午餐。

位于常太镇政府旁的信研养老院,淡绿、淡黄和白色相间的三层小楼沐浴在阳光下,这座可容纳55个床位的养老院与常太镇卫生院联合,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医养结合的养老生活。

老人们有了依托,孩子们也有了自己的天地。常太镇依托常太学校开办乡村少年宫,开办音乐、绘画、舞蹈、民间手艺等培训班,为乡村孩子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5年来,1000多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200多名学生获得各级才艺奖。

乐享幸福生活,兜底贫困群众。常太镇镇长沈海霞介绍,该镇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5户261人,通过挂钩帮扶、推荐就业、小额信贷、住房保障、壮大集体经济等措施,已全部脱贫。岭下村和外东坪村建设了光伏发电项目,每村每年创收10-15万元,为摘掉贫困村帽子、壮大集体经济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常太镇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大力弘扬社会公德。镇机关成立1支20人的志愿者队伍,各村也成立1支志愿者队伍,并积极组织志愿者参与义务献血、关爱孤寡老人、卫生整治、库区保洁等活动。充分挖掘农村文化能人和文艺骨干,每村组建1至3支广场舞队伍,经常性开展活动;组织电影、社戏、医疗等“三下乡”活动,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此外,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福建省文明乡镇、省级生态乡镇等多项荣誉称号,让美丽常太更添光彩。

风光旖旎,产业振兴,人居和谐,常太镇已然勾勒出一幅美丽乡村图画。(林晓玲 陈丽君 郑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