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室 藏 烟
2009-08-31 11:32:49 管理员来源: 城厢新闻网  责任编辑:   

石 室 藏 烟

                              天开石室是何年? 洞里浑疑别一天。
        古树涧含千嶂雨,疏钟撞破隔林烟。
        登高客忆茱萸酒,解渴僧分竹笕泉。
        咫尺西北长在望,不须榻供白云眠。
  清末翰林张琴(1876—1952)的这首七律生动地点明了石室岩的特色和位置,城厢西郊凤凰山山腰。
  沿着山脚的蹬道拾级而上,越是靠近石室岩,巨石就越多。路旁石间,有十余株百龄老杜枞拔地而起,摩云擎天。道左有一石,篆刻“伏虎岩”三字,笔势遒劲,系宋代司法参军方左铖所书。路右也有一块摩崖石刻,石下有清泉汨汨流出,注成一洼,常年不涸,任凭游人解渴洗手。从这里蜿蜒而上,进入题有楹联“觉路传灯分作月,空心无物只藏烟”的山门,便到了石室岩寺。
  传说该寺初建于唐咸通年间(860—873),开山祖师是高僧黄妙应,其后几经废兴。寺后有明代七级砖塔,旧有木檐栏己毁。该塔用巨砖砌建,四角空心,每级四面有佛龛,形制与西安香积寺的唐建砖塔相似。砖塔高约20米,如一支硕大无朋的金鞭直插青天,塔顶长着一株山榕树,使苍老的古塔显示出一线生机。据说,宋代这里是一座五级石塔,倾颓后才改为砖塔。砖塔是石室岩的标志,从市区远远望去,那满山苍翠中一柱挺立,像一个灰褐色的惊叹号。
  寺的右侧是玉皇殿。殿前有一对玲珑剔透的盘龙八仙石柱,柱间还有石鹤石鹿。盘龙张牙舞爪,八仙腾云驾雾,鹤鹿也各具情态,栩栩如生,雕刻技艺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据说,这一对石柱是清末从城内玄妙观移来的。殿中有近代邑人陈唐彬所书的王维诗联“九天阊阉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寺左后方约百米处有一石洞,洞的上方有一块长约两丈的巨石,形如舌头,故称“龙舌石”。民间传说,“龙舌”曾伸向东海汲水,如玉帝没有及时发现,就会把海水汲干。后来为了镇住龙舌,就在龙舌石前面盖了一座北极殿。北极殿几度坍塌,现存殿宇为20世纪80年代所建。如今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逐年抬高,“龙舌汲水”之说如能成立,北极殿势必会被摧毁,以拯救世界性的危机。20世纪50年代,考古工作者曾从石洞内发现石斧石磷,洞壁有烟熏旧痕,说明早在新石器时期,洞中就有先民居住。佛教界相传妙应祖师曾在洞中坐禅多日。一天深夜,忽有两只猛虎闯到洞中,被祖师以竹杖、禅理制服。驯服后的老虎跟定祖师如影随形。祖师“坐则多日不食,行而二虎相随”,成为千古佳话。因而石室岩又名伏虎岩,妙应被称为伏虎祖师。
  龙舌石之侧有海印洞,洞顶有榕树抱石而长,郁郁葱葱。龙舌石顶后侧建有凉亭,可东望城厢荔城两区和南北洋平原。
  龙舌石、海印洞以及周围的大小石洞,构成了石室岩独具特色的洞穴景观。春夏两季,山间多湿气云雾,别处山头太阳一照,往往就云开雾散;石室岩则不然,这里地势凹陷,林木蓊郁,涧水充沛,空气湿度大,云雾不易散失,大洞小洞更是云雾藏身的好所在。这就是“石室藏烟”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