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龟洋千年历史文化打造文化生态旅游强区
2012-06-20 16:42:46 王金煌来源: 区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   


——莆田龟山文化生态旅游区规划建设的若干设想
编者按:
  城厢区着眼当地的历史文化及生态旅游资源优势,提出规划建设莆田龟山文化生态旅游区的设想,为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发展及打造文化惠民工程探索新路。现刊发我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王金煌的《弘扬龟洋千年历史文化 打造文化生态旅游强区》一文,以启发思路,增进交流,献力文化莆田建设。
  城厢历来是莆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底蕴,造就城厢极为丰富的文化资源。前段时间,根据市领导指示及区委工作安排,由本人牵头组织一批知名专家学者,对龟山及龟洋古刹文化生态旅游资源深入开展调研、挖掘和论证工作。经集思广益,反复讨论,现就该区域文化生态旅游资源进行梳理归纳,并提出规划建设莆田龟山文化生态旅游区的若干设想。
  一、龟山及龟洋古刹的概况
  龟山,位于市区以西15公里的华亭镇境内,又称龟洋山。该山海拔756米,以峰峦重叠、岚雾浓重,自古有“龟洋积雾”美称,与莆田二十四景之“三紫凌云”景观相互映衬,水乳交融。其在唐宋之际,就与南山(广化寺)、囊山(慈寿寺)并称莆田境内佛教名山。
  龟洋古刹坐落于龟洋后龙岭下,依北面南而建。史载,唐长庆二年(822年),名僧无了禅师来此开山,创建龟洋庵,在高徒慧忠禅师的协助下,将其发展为亦农亦禅的著名禅院。无了祖师一生弘扬佛法,功绩卓绝,声名远播,坐化后因真身不坏,被时人誉为“肉身菩萨”。五代闽王王审知得闻其名,深表钦敬,特捐资重修,并赐额易名为“龟山福清禅院”,成为闽中历史上第一座标立为“禅院”的宝刹。明洪武年间,龟山福清禅院改额为寺。万历年间,莆邑名宦、礼部尚书陈经邦捐金重修法堂,后偕龟山寺主持月中禅师向朝廷重臣叶向高、李廷机等劝化募捐,全面修葺殿堂院落。其后经多次重修,如今的龟洋古刹已基本恢复原貌,保留原有的一寺一塔一井一园的建筑格局。
  二、龟山的四大文化元素
  龟山在漫长的岁月长河里,原有的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互为融合,逐渐形成融农禅文化、神龟文化、禅茶文化、景观文化四大元素为一体的龟山文化。
  (一)农禅文化
  龟山古刹的农禅文化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史乘记载,唐元和年间(806-820年),高僧无了禅师北上游方学道,回莆后大力弘扬“农禅合一、禅净兼修”的宗风,以“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名训作为终身践行的不二法门,带领门徒慧忠等人艰苦开山,创建了龟山寺的前身——龟洋庵。其“一下锄头一声佛,那有闲光管凡乐”的开山偈语影响深远,莆田各寺院的历代僧人垦耕劳作、农禅结合的风气皆始源于此。龟山寺现有坑尾、田厝顶等农田一百八十多亩,茶园十八处,成为龟山寺历代禅师力行“农禅合一”的有力见证。
  (二)神龟文化
  神龟文化也是龟洋古刹重要文化元素之一。唐末五代著名诗人黄滔在《龟洋灵感禅院东塔和尚碑》记载:“初,大师(指无了祖师)之卜龟洋也俄值六眸之巨龟,足蹑四龟,俯仰其首如作礼者三,逡巡而失,遂驻锡卓庵,名其地曰龟洋焉。”龟山因无了祖师巧遇六眸巨龟而命名,折射出中国传统神龟文化的无穷魅力。龟素以长寿著称,在上古时代就被先民视为祥瑞之物,与龙、凤、麟并称“四灵”或“四神”。无了祖师把开山遇龟视为天赐吉兆,并以此命名龟山。龟山与神龟文化的这段难得因缘,理应得到大力挖掘和宣扬。
  (三)禅茶文化
  “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禅茶文化是龟洋古刹的另一文化图腾。八闽诸多方志中凡涉笔莆田茶史部分,均有“龟洋山产茶为莆之最”的说法。史载,唐长庆年二年(822年),无了禅师驻锡百丈山修学返回莆田后,便效法百丈山禅林建制,一手创建“龟洋庵”,并开辟了莆田史上空前的龟山十八处茶园,不仅亲自开辟茶园,培育出“本山”茶种,还大力推行百丈禅林的种种茶汤仪式,形成独具特色的“普茶”仪式,后被莆仙众多寺院所效法,并传至日本,丰富和发展了茶道。特别是明代,其主持月中禅师复垦原有十八处茶园,改良培植出新优品种,经莆邑名宦陈经邦推荐敬献给内廷。万历皇帝饮后大加赞赏,特以禅师法号赐名“月中香”。该茶亦被选为朝廷贡品,名扬海内外。故龟山茶园亦称御茶园。近现代以来,龟山又培育出若干新茶种,其中“炒绿”品种,色泽碧绿澄澈,香气浓郁深沉,是莆田外销东南亚的名茶之一。

   (四)景观文化
  龟山自然景色优美别致,列岫争耸,深林叠翠,泉声如弦。寺院周围有观音佛山、笔架山、签筒峰、钵盂山、凤冠山等相互绕峙,并与三紫山(紫帽山、紫微山、紫云山)一脉相连,山水兼容,时人有“龟山映紫”之说。龟山自然生态资源丰富多彩,有数百亩天然生态林,其中不乏千百年的参天古树,近百亩茶园遍布寺外山间,到处生机盎然。每到春暖时节,古树与茶林竞相吐芽,山花与绿竹互映,堪称一大自然美景。
  三、龟山文化生态旅游资源的四大优势
  (一)历史悠久,禅风浓厚
  龟洋古刹历史悠久,迄今已近1200年的历史,根基深远,禅风浓厚,在八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自无了及慧忠两位禅师之后,龟洋历代僧众,无不奉行无了祖师所创的“农禅合一、禅净兼修”宗风,其中佼佼者,当属号称中兴祖师的明代月中禅师。后人谓其“功同开创”,除了赞颂他重修寺院,复垦茶园、培育名茶“月中香”外,亦含对他发扬光大龟洋宗风的敬仰。
  (二)建筑谨严,文物众多
  史载自宋代以来,龟洋古刹的平面建筑布局为全国大寺最常见的三路纵轴格式,以天王殿、大殿、法堂等建筑中轴线为主的中路,加上分布左右两翼的方丈、库房、禅堂、客堂等对称两廊侧路,构成三路纵轴式的建构总体。该寺坐西北朝东南,总面积1.16万多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大小殿堂30多厅,僧房寮舍150多间,整个建筑群错落有致、结构谨严。历代文物遗存众多,其石柱、石础皆为宋原物,斗拱结构系明代风格。现尚存唐“龟泉井”和六眸池遗迹、五代“六眸池”残碑、宋元年间的蓄水石槽、明石柱联和清大铁鼎等。寺中还存有一副明国师、礼部尚书陈经邦题赠月中禅师的楹联:“天上楼台山上寺,云中钟鼓月中僧”,悬于天王殿后檐上的“六眸胜迹”匾,系赵朴初先生生前亲笔题写。
  (三)声名远播,交流频繁
  龟山寺自无了、慧忠两位禅师后,历代高僧辈出、禅风丕显。其在海外影响之巨,所属下院之多,在八闽众多禅院中实属罕见。自清末起,如常、平章等禅师多次率徒扬帆海外,发展了许多下院,佛界称龟洋衍派。其在马来西亚影响较大的就有五座:分别是青云亭、香林觉苑、香林寺、净业寺和观音亭。这些海外下院的主持常年奔波海外,驻锡弘化,时携巨金回国修建龟山祖庙,对扩大莆田佛禅文化与海外的交流,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四)风光秀丽,生态优越
  龟山与三紫山等名山相互毗连,四周层峦叠嶂,群峰耸立,清幽静谧,历代名儒显宦、骚人墨客慕名踵至,留下了不少诗词佳作。如宋代七绝两首:“龟钵殿前秀锦盆,签筒笔架两边分。名山胜景僧居得,凡圣同游不二门。”“龟钵山峰不老年,烟云宝树绕阶前。清风明月频来伴,耸翠层峦紫气添。”诗中所吟咏的龟钵、签筒、笔架等群峰,与烟云宝树、古刹殿堂相互映衬,共同构成龟山别有天地的名山胜景。龟山寺旁不远处的六眸湖(亦称龟湖)清澈澄碧,胜似图画。
  四、龟山文化生态旅游区的主体构成和功能定位
  (一)龟山文化生态旅游区的主体构成
  主要包括:(1)龟洋古刹主体建筑群;(2)御茶园(含茶道馆);(3)神龟园(含养生馆);(4)龟湖及周边景观、设施(含龟湖山庄、学术报告厅、文艺创作中心等);(5)森林生态保护区(包括三紫凌云景区、龟山古树群和山体植被);(6)农业观光休闲区(以茶园、茶田为主,果林为辅)。
  (二)龟山文化生态旅游区的功能定位
  1、海外闻名的禅林文化交流中心。龟洋古刹作为八闽著名禅林之一,独有的“农禅合一、禅净兼修”宗风历千载而不衰,在佛教界影响广泛,在东南亚诸多国家拥有为数庞大的信众。利用上述优越条件,可将其作为蜚声海外的禅林文化交流中心来打造,既加强龟山与海外的交流,提升城厢乃至莆田市的文化影响力。
  2、全国闻名的学术文化交流平台。利用龟山深厚的文化底蕴作平台,邀请国内外名家大师前来讲学交流,举行“茶道、禅道、养生、农禅合一、儒释道合一、莆仙文化”等主题学术研讨,举办书画展、摄影展、诗词联赋笔会等多种艺术活动,使龟山成为展示莆仙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重要平台。
  3、两岸闻名的禅茶文化交流基地。海峡两岸自古同祖同宗,佛道同源,茶缘同根。可以龟山悠久的禅茶文化历史为依托,深入挖掘龟山禅茶的品牌资源,通过举办海峡两岸茶艺博览会、禅茶文化研讨会等活动,邀请两岸著名的茶艺专家和禅茶学者来龟山品茗论道,共话未来,促进两岸茶产业和禅茶文化的共同繁荣发展。
  4、海西闻名的旅游观光休闲胜地。龟山的文化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地理位置特殊,与“三紫凌云”一脉相连;古刹完整保留了明清时期的佛寺建筑群,弥足珍贵;农禅文化、禅茶文化和神龟文化历史悠久;自然生态资源丰富,包含“三紫凌云”、生态茶园、龟湖、古树等自然景观,充分具备申报国家级森林公园的条件,完全可以将龟山打造成闻名遐迩的海西旅游观光休闲胜地。

    五、龟山文化生态旅游区近期开发(2012—2016)的主要举措
  (一)修编规划,完善配套。
根据《莆田市文化发展战略规划》的原则要求,认真贯彻区委《加快建设文化强区的实施意见》,立足龟山文化生态旅游资源优势,邀请国内著名专业机构,对莆田龟山文化生态旅游区项目进行详细规划。对龟山及龟洋古刹前期基础设施项目,如停车场、电力设施、排水泄洪设施、环保设施和景区管理场所等,要尽快予配套完善。
  (二)拓修道路,竖立山门。当务之急是修建三条路:一是拓宽从华亭后塘村至龟山寺的水泥路,约6.5公里;二是铺设从华亭后角村的明林龙江墓区通往龟山寺的石板路,约8公里;三是修复无了祖师当年的开山古道(从广化寺西平山唐欧阳詹墓区旁开始,经上坪洋、鸡角髻山进入龟山寺古御茶园,全程约10公里)。龟山寺山门位置建议设在定光舍利塔前500米以外。同时在山门外(停车场旁侧)竖立一块巨大天然石,镌刻“莆田龟山文化生态旅游区”字样(由一流名家书写),作为景区的入口。
  (三)修建广场,清理龟湖。龟山文化广场位置可定于山门内东北方向的空地上,请雕塑名家设计“无了祖师”和“六眸神龟”巨型雕像。广场旁竖一块仿古石碑,上刻由名家撰写的《龟洋古刹记》碑文。对六眸湖进行清淤,环湖砌石堤,铺鹅卵石路,加固湖北面山体。再把湖水东引至龟山寺正北面,作玉带环绕状,上建一二石桥以贯联。
  (四)设立龟园,兴建山庄。千龟园位置可定在龟湖西北侧,邀请企业家、广大信众以认捐方式,由石雕名家雕刻千只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的石龟群像,并设立中华龟文化展览馆,竖立关于古刹开山遇龟传说的《六眸神龟记》碑刻,系统介绍中华龟文化的源流及龟洋古刹与神龟的渊源关系。在龟湖南侧建龟湖山庄,风格古朴典雅,与周围环境相契合。除食宿设施外,还设有会议中心、学术报告厅、茶艺馆、香道馆、禅道馆、养生馆等,充分发挥文化学术交流、修身养性、休闲观光等综合功能作用。
  (五)修筑亭榭,建造画廊。亭的位置有两处,一处建在龟湖北面,与南侧的龟湖山庄相互映衬,另一处为湖心亭,建在湖中央,以无檐曲廊与岸边连接。在龟湖北岸建仿古长廊,采用双面空廊,依湖环绕,曲径通幽。靠湖一面设立供游人休憩的栏杆石椅,靠山体一面竖立各式石碑,请名家书写,上刻佛家偈语(含龟洋高僧)、历代名人题咏龟山诗词等。
  (六)垦复茶园,推广名茶。全面恢复龟洋原有十八处茶园,对御茶园旧址进行踏勘,确认后建围墙加以保护。邀请名家撰写《龟洋御茶园记》刻石立于御茶园门口,以提升御茶园及“月中香”品种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品位。深度挖掘“本山”、“月中香”等老字号品种,加大“炒绿”、“龟山红”等现代品种的宣传推广力度,引进现代制茶先进工艺,多渠道、多载体打响龟山茶品牌。
  (七)保护文物,优化生态。请有关专家对寺中历代遗迹、建筑、碑刻、楹联、佛像等文物进行详细普查考证,理清其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由文化部门负责做好龟山寺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工作。将龟山(含三紫山)申报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加强相应的防火措施,对景区森林植被加以保护。同时对寺周边的古树进行普查,将其列为相应等级的保护植物。

    巍巍龟山,俯视世间沧桑几度;煌煌佛光,普照龟洋斯地千年。千百年来,正是这些深厚的历史文化、自然生态元素相互交融,终于铸就龟山这方水土所特有的魂魄和传奇。我们相信,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龟山必将随城厢的经济社会长足发展而再放异彩,为实现“打造核心区,实现新跨越”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条件,为促进莆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