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当“红娘” “包袱”变资源
2014-05-23 10:57:40 易振环 黄琳来源: 湄洲日报  责任编辑:   
  连日来,位于城厢区华林经济开发区的易太工贸产业园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
  这个集物流仓储、加工、包装为一体的产业园,由易太便利连锁有限公司投资。去年该公司通过注资入股的方式,收购了人仁陶瓷占地28亩的闲置厂房,不仅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建设物流基地,也促进了相关产业链的升级。
  据该公司董事长陈青介绍,日益激烈的竞争市场迫使公司及时建设物流配送中心,原来公司的规模在100多个店铺,有了这个产业园,门店的规模量将达到300-500个,至少是翻一番。他说,这样公司就更有信心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品类,服务老百姓,特别是果蔬方面,可直接向基地采购,为门店做配送。
  近年来,该区积极将闲置资产和土地资源作为对外招商引资的“梧桐树”,通过租赁、承包、转让等形式“引凤筑巢”,盘活资源,扶持企业规模化发展,促产业转型升级。
  “无地招商”盘活了土地资源,既有效节省了投资商的建厂房资金,又有力破解了工业用地资源不足的难题,使闲置厂房成为客商争相看好的“风水宝地”。
  上品橼家具有限公司原是仙游的一家红木销售企业,随着市场的红火,公司开始延伸经营模式。2012年,该公司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收购了鸿圣纸业及周边闲置的占地80亩厂房,建设上品橼红木文化创意产业园,除了有下游的精包装产业链,还将打造私人订制的红木家具高端体验馆。“上品橼”厂长夏丽君表示,公司通过股权转让、收购等手段,从最开始单纯生产红木家具,扩展成一个集原材贸易、家具生产,包装升级的一个集中性产业链,经过多元性经营将打造成年产值可达5亿多元的红木文化基地。
  据了解,城厢区积极对辖区内的闲置资产调查摸底,按照地址、厂房结构、占地面积、建筑面积等登记造册,向投资商推介。在此基础上,着力规范工业用地行为,并引导企业建多层厂房“零地增容”。
  华源工贸有限公司2011年通过拍卖转让,“激活”了莱宝路鞋服2万多平方米的闲置厂房,目前已成为我省首家生产有色化纤产品的纺织企业,今年完全达产后可生产无色、有色化纤纱线10万锭,产值将达5亿元。
  城厢区经贸委工业科科长詹丽明告诉笔者,他们通过走基层进企业活动,推进“一卡一书联百企”活动,了解企业生产经营信息,搭建对接平台,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注资入股等方式,盘活企业闲置厂房,提升工业竞争力,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为让投资商放心投资,城厢区还进一步完善“一条龙”服务机制,对项目实行从立项、规划、项目审批、开工建设到正常投产全过程的优质服务,使投资者在良好的氛围中投资兴业,发展壮大。政府当“红娘”,“包袱”变资源。今年来,仅华林经济开发区就吸引13家企业入驻闲置厂房,“激活”闲置厂房面积5.3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开发区已成功盘活上百亩闲置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