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花蛤的产业链延伸
2014-06-27 10:09:13 易振环 陈金楷来源: 湄洲日报  责任编辑:   
  6月25日,城厢区灵川镇下尾村蛤农林国荣正组织工人前往惠安收成花蛤苗种。他说:“这季花蛤苗种收成虽已接近尾声,但产销两旺,大伙育苗‘掘’到了‘金’。”
  下尾村花蛤养殖历史悠久,蛤苗产量位居全国首位,被誉为“中国花蛤第一村”。长期的育苗和养殖实践,该村许多养殖户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育苗经验,成为育苗“土专家”,并开始向科学育苗靠拢。海旭水产养殖公司总经理林天标就是其中的一位。
  林天标一直走在莆田花蛤科学育苗队伍的前列。10多年前,他就在海域条件优良的平海湾租下16亩地,建起一个室内育苗基地。并从青岛、威海、舟山等地聘请了10多名水产专家,每天在28摄氏度的恒温环境下与水产专家一起悉心培育新的蛤苗。
  “这10多年,我饱尝了育苗的酸甜苦辣,失败的次数远远高于成功的次数。”林天标说,莆田的滩涂面积小,必须培育出高效益的品种,才能有好收成。他告诉笔者,现在莆田、连江等地养的多为大众化菲律宾蛤,1分钱能买40粒左右的蛤苗,而他引进蛤母培育出的陆丰蛤苗,深受广东陆丰、福建漳浦等地养殖户欢迎,不到10粒苗就能卖1分钱,效益高了好几倍。如今,林天标还有一个研究了2年的美国蛤育苗项目。“这种蛤养成后个头大、分量重、味道好,成活率高达95%以上,远高于普通花蛤60%的成活率,因此前景被普遍看好。”他说,由于养成后的蛤主要用于出口,在育苗阶段就要求严格。精挑细选的蛤苗,一公斤价格超过2000元。
  除了林天标与他的海旭水产养殖公司,海源实业等公司对育苗的科技投入也十分巨大。2009年,该公司与中科院海洋所等单位共同完成的“菲律宾蛤仔现代养殖产业技术体系的构建与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如今,该公司花蛤育苗、养殖面积近5万亩,全国60%以上的花蛤苗由其提供。
  据了解,由于气候、技术、管理等因素影响,今年全市花蛤种苗价格好于去年,产量达3万吨,产值2.2亿元。除了育出花蛤苗外,灵川镇养殖户还探索出花蛤、对虾、海参立体同居的养殖模式。泰湖农业开发公司总经理黄玉琪介绍说,自己的基地立体混养了三种水产品:主打花蛤、日本对虾和北方海参。他坦言:“日本对虾的粪便转化成水里的微生物后,会导致养殖池富营养化,这不利于花蛤养殖。海参号称海底清道夫,能吃掉这些微生物,维持养殖区域内的生态平衡。”他还表示,立体混养更大的好处在于收成增加:基地每年除了收获10多万公斤花蛤外,还有大量高价的海参和日本对虾,效益也比别人好。
  花蛤全身都是宝,需经精加工,就可提高附加值。笔者从蛤老大食品公司的展览室看到,花蛤肉做成的香辣花蛤罐头、美味花蛤罐头,花蛤汁做成的固态调味料蛤晶、半固态和液体调味料蛤露……不少由花蛤精深加工而成的食品,被定位为中高档食品、调味品推向市场。
  蛤老大公司是我市第一家从事花蛤精深加工的食品企业,由海源实业公司投资建设。公司负责人魏称生介绍,海源实业公司在东北拥有花蛤初加工基地,即将花蛤制成单粒冷冻蛤肉后出口到日本、韩国等地。“以往,在提取花蛤肉的过程中,味道鲜美的花蛤汤汁被完全浪费掉,非常可惜。”魏称生说,公司与科研机构联合研发,成功掌握了将花蛤汁加工成调味料的技术,随后便专门成立蛤老大食品公司投入生产,目前已有湖南、广东等南方8个省份开始铺货。魏称生表示,他们对蛤晶、蛤露很有信心,这是一种可取代味精、鸡精的调味料。
  “花蛤精深加工,利用了过去被舍弃的原料。除了花蛤汁,连花蛤壳都可以粉碎后煅烧成瓷器,再制作出贝瓷产品。目前已做出样品了!”魏称生告诉笔者,公司正在建设一栋科研楼,为花蛤精深加工搭建更好的平台,下一步将继续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发软包装食品、清水蛤肉罐头等,生产出更多的花蛤系列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