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7年十佳怎么来?
2015-03-13 10:27:49 易振环 来源: 湄洲日报 责任编辑:
视频加载中... 厂房拔地而起,车间繁忙有序……“2007年全省沿海开发区综合指标增长第5名”、“省级劳动三方和谐开发区”等一个个荣誉,诠释了莆田华林经济开发区由小到大、自弱到强、从粗放到规模的发展轨迹。 日前,笔者获悉,去年该开发区被福建省财政厅评为2013年度全省沿海开发区综合指标增长十佳,综合指标位居第一名。至此,其已成为连续七年获此殊荣、且为我市唯一的省级开发区。 华林经济开发区的前身为华林工业园,2006年4月17日经国家发改委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核准面积6.47平方公里。现辖华林、樟林和太湖3个工业园,入驻工业企业271家,已开发土地近5000亩。 完善配套设施,吸引项目落地。开发区先后投入5亿多元,建设水、电、路、排污等基础配套设施。目前,腾飞路、华林路等12条道路已通车,形成了“三横四纵”道路网络,成为客商投资兴业的“沃土”和承接产业转移、助推工业发展的有效载体。其中,太湖工业园“二横三纵”路网初具雏形。 健全服务机制,助力企业“成长”。为让投资商放心投资,开发区管委会进一步完善“一条龙”服务机制,对项目实行从立项、规划、项目审批、开工建设到正常投产全过程的优质服务,使投资者在良好的氛围中投资兴业,发展壮大。安排跟踪服务人员和挂钩领导,每季度上报一次投产企业情况登记表,报告企业经营情况,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与工商银行、农商行等金融机构合作,与经贸部门开展“小微企业成长贷”、“增信贷”等,解决部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密切院企合作,提升企业“核力”。开发区所在地城厢区积极搭建与中国科学院的院地合作平台,设立全市首家院士专家工作站,为企业提供“零距离”服务。同时积极拓展与其他科研机构的合作,借助创新成果转化,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扶持一批产品技术含量高、创新意识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先导型示范企业,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科华宇水溶性聚胺脂等一批院企合作项目,正助推一批高新企业“茁壮成长”。目前,开发区有9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家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市级科技小巨人企业。中科华宇(福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参与制定的鞋用水性聚氨酯胶粘剂标准,不仅填补了我国在鞋用水性聚氨酯胶黏剂领域的空白,而且也为乱象丛生的市场添了把标尺。目前,已在多个省市推行,并批量生产,结束了我国水性鞋用胶无标准的年代。 转变发展方式,产业集聚见效。开发区强化要素保障,做好产业集聚文章。目前,鞋服、电子、食品及工艺美术等四大产业渐具规模,已获中国驰名商标1个、福建省著名商标12个,福建省名牌产品13个。制鞋产业现有103家企业,主要以郭氏、新路、力奴、祥冠等企业为代表。以清华园电器、三利谱偏光片、嘉辉光电等为主的高新产业,正昂起“龙头”,拓出一条全新的发展之路。以皇冠制罐、肖大妈食品、台富食品、天喔食品等为骨干的食品产业,发展的步伐迅速而稳健。太湖工业园区依托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发挥大企业的集聚带动效应,衍生或吸引更多相关企业集聚,使临港经济由单个企业带动,变成集群式发展,进一步壮大食品产业集群。如今,该园区食品产业集群初具,已入驻台兴等食品企业10多家。其中,天怡(福建)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率先引进国际领先的环保干式养殖技术,为全市最大的无污染、零排放、无臭味的生态养殖基地。福建复茂食品公司创办至今已有百年历史,成为一家专业制作“汉式糕点、西式点心”的“中华老字号”烘焙企业。以省级文化产业基地——欧雅艺术、庄严苑、金伯爵珠宝等为主的工艺美术产业,正乘势勃发,不断壮大。“上品橼”公司通过股权转让、收购等手段,从最开始单纯生产红木家具,扩展成一个集原材贸易、家具生产、包装升级的一个集中性产业链,打造红木文化基地。 “天道酬勤业自丰”。2014年,开发区9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75.83亿元,比增21.62%,正朝着成为区域经济“新引擎”的目标阔步迈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