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换工” 撬动工业智造版
2015-06-19 17:48:21 易振环来源: 湄洲日报  责任编辑:   

6月15日,城厢区华林经济开发区新路体育用品公司电脑针车车间,30台“机器人”——电脑花样针车正在工人操控下缝纫鞋面。  

2013年,该公司投资400多万元,从国外引进了能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的电脑花样针车。这些新“机器”只需一个工人操控,可完成五个人的工作量,既能缓解用工难、用工贵,又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实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  面对日益增长的劳动力成本和招工难问题,新路体育用品公司总经理郑新华坦言,目前,新生代劳动力不愿意进入车间一线进行生产,招工难困扰着所有制造型企业。人工成本在鞋企运营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已经越来越大,严重地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令企业的生产处境日益艰难。  

为缓解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紧缺问题,城厢区按照“政府扶持、市场引导、企业运作”相结合的原则,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企业配置新的自动化设备,通过实施“机器换工”技改项目,使生产工艺流程智能化,不断减少一线操作工缺口,从而有效破解招工难。还引导企业将信息技术融入到研发设计、生产、流通、管理、人力资源开发各环节,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今年,为加快行业性、产业链式“机器换工”、“生产线与生产系统数字化控制”改造,该区实施的43个重点工业项目中,就有溢通环保科技(莆田)有限公司的水处理设备、自动化生产等15 个“机器换工”技改项目,可有效减少一线普通操作员工2000人以上。  

华源工贸、南兴时装等亿元企业实施技改的同时,大力引进先进自动化生产线。南兴针织时装有限公司是一家传统的针织时装毛衣生产企业,近年来共投入6000多万元,引进了300多台针织电脑编织横机,以及缝挑智能吊挂自动流水线,不仅使产品工艺水平得到提高,效率也比人工提升了70%,而且还大大减轻了企业的用工成本。该公司总经理刘志勇对此特别满意,通过近两三年的技术改造,提高了自动化程和生产效率,保障了客户对质量的要求,同时也缓解了用工荒的难题。才子服饰股份公司现有8个工厂55条服装专业生产线,以及数千台国际先进自动化生产设备。公司董事长蔡燕英说,自2005年开始,公司就不断引进、更新技术设备和管理软件、硬件,如供应链体系、销售终端体系、内部管理体系等,大幅提升了公司的生产能力和产品品质,包括内部的信息数据反映能力、内部管理效率。杰讯光电(福建)公司投资300万元,引进一套自动化镀膜进口设备,产能是国产设备的8倍,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走进中科华宇(福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车间,只见这间面积2000多平方米的大房间内,除了十余台生产胶水的机器和墙角的两堆圆桶外,大约有四分之三的地方是“空闲”着的,现场只有五六个工人在操作。公司办公室负责人庞斌英介绍说,水溶性胶水属于高科技产品,一般都是靠机器操作,不需要太多的工人。倒是搬运成品胶水时需要足够大的空间供搬运车行驶,所以平时的车间显得比较空荡。今年计划建成一条年产500吨胶粘剂全自动化生产线,达到同行业先进水平。   

随着耐克、阿迪达斯的飞织跑鞋问世,飞织技术开始成为鞋产业的流行词语。恒立织造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飞织鞋面,为整个鞋业革命带来了福音,因为飞织一体成型鞋面和传统鞋面相比有诸多优势。他介绍,这一鞋面是利用3D一体成型技术,原材料就是各种颜色和各种类型的纱线,比无车缝鞋面更环保,功能更强大,可直接通过电脑编程,设计鞋面的纹路和图案,就连品牌LOGO和童鞋鞋面上需要的各种卡通图案,都可以在设计时直接设定,然后连同整个鞋面一起编织出来,非常高效和便捷。对于鞋企而言,这一工艺的突破,将大大减少鞋面的各种工序,直接和鞋底成型,能够为鞋企节省九成的鞋面针车工。同时,还可以省去胶水等各种原材料的费用。对于消费者而言,3D飞织一体成型鞋面更加舒适、柔软、轻便和透气,可以有效防止脚臭和脚汗,更加卫生和健康。莆田市昱达鞋材有限公司预计购进全自动电脑横机400台,自动编程各种花型生产飞织鞋面,将大大减少鞋面的各种工序,直接和鞋底成型,能够为鞋企节省九成的鞋面针车工。同时,还可以省去胶水等各种原材料的费用。  

新元塑胶有限公司公司总经理林剑飞表示,希望政府加大扶持力度,牵动上下游企业联动,帮助企业在避免生产风险的前提下,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技术升级改造,推动智能化进程,提升企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