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厢区推进“三转一市”促经济发展
2018-12-06 15:32:02 来源: 湄洲日报  责任编辑:   

  

  工业经济对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城厢区通过引导“三转一市”,即个体工商户转企业、规模以下工业企业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转股份有限公司、推动企业上市,优化存量,做大增量,促进工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

  该区2016年11月在全省率先推出“三转一市”政策,自政策实施以来,实现东南艺纸1家上市企业、溢通环保1家企改股,“小升规”44家、“个转企”197家,全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24个月排名全市前三名。

  ■政策扶持培育壮大

  位于城厢区华林工业园区内的新力达鞋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鞋设计、生产及销售的企业。公司成立2年多来,从规模以下企业转型升级为规模以上企业期间,区里给予各项优惠政策,经过2年来的扶持、培育,该企业成功成长为年销售额2000万、税收超100万的规模以上企业。

  像新力达一样,在政策扶持下不断发展壮大规模以下转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还有不少。这都得力于城厢区营造的良好环境和积极作为。

  为了引导鼓励个体工商户做大做强,促进小微企业规范升级,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激发企业创业创新活力,引导规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早在2016年,城厢区在全省率先出台《城厢区推进工业“三转一市”工作方案》,通过一系列扶持政策,对区内个体工商户转企业、规模以下工业企业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转股份有限公司、推动企业上市等“三转一市”企业提供优惠。

  方案中明确要求对企业的扶持政策包括税收政策扶持、财政奖励扶持、社保政策倾斜等,针对“个转企”企业怕审批繁琐、怕增加负担等情况以及在办理环评、建设、排污、清税等方面遇到问题时,该区对其放宽市场准入,简化“个转企”程序,对个体户最为关心的税费、财政方面,政府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力求不增加转型升级企业税费等方面的负担。

  对新增规模以上企业,区财政一次性给予6万元的新增统一补助;当年度产值超过0.5亿元、1亿元的分别再追加3万元、5万元。对工业企业产值首次达到3亿元、5亿元、10亿元,或同比增长10%以上的制造业企业分别给予5万元、10万元、20万元的奖励。

  对“规改股”及“股上市”的企业,在省市财政奖励的基础上,区里也都有配套的奖励。如对挂牌后背企业完成改制并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在办理工商注册登记后区财政给予奖励40万元。对在国内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的企业给予100万元补助等。

  政策的出台,极大增强了个体户、企业“三转一市”的积极性。“个转企”方面,今年计划完成165家,截至11月30日城厢区“个转企”共完成187家,超额完成区里设定的150家的目标任务。“小升规”方面,截至11月10日,已有福能(城厢)风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协智鞋材有限公司、明盛纺织有限公司等10家通过市统计局审核。此外,正在实施股份制改革有企业3家:溢通环保、亚明食品、锐马电气。目前,全区有10家企业列入2018年第一批市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名单,9家企业列入省发改委2018年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名单。

  ■领导重视部门协作

  为将“三转一市”工作落到实处,为政策实施提供有效的保障措施,该区成立工业企业“三转一市”工作领导小组,由区长担任组长,分管副区长担任副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三转一市”工作,把“三转一市”工作纳入经济发展与干部业绩的考核体系,实行领导干部“三转一市”工作目标责任制。

  今年以来,城厢区区长吴文恩多次召开会议或下企业调研,推动“三转一市”工作。“在区领导的重视下,区经信积极对接区工商局和区税务局,从工商局提供的个体户和企业名单和税务局提供的纳税情况表里,筛选初步后备名单并按镇(街)、园区属地进行划分,并第一时间提供给镇(街)、园区。”区经信局局长林春生介绍,各镇(街)、园区第一时间召开部署会,按照区经信局提供的名单,根据实际情况对名单或按村居进行分解,或进行挂钩分解,进行全面摸底,确定工作对象。

  区经信局领导时常到企业进行调研走访,帮助、指导企业解决一些诉求和困难,同时还加强对小微企业的培育指导与运行检监测,推进政策扶持、融资服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

  采访时,区经信局工业办负责人詹丽明打开手机介绍,区里建立了全区工业“三转一市”工作群,每天保持沟通联系,通报工作进度情况,及时协调解决问题。

  为了方便企业,城厢区相关部门在各工业园区内设立了转型升级指导咨询及业务办理的绿色窗口,企业将待办事项材料交予窗口,由窗口收集到一定数量之后,统一办理。不但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减轻企业负担,还提高了办事效率。

  而针对个体工商户在“个转企”时审批较为繁琐的情况,该区放宽了市场准入,简化“个转企”的程序,并对个体户最为关心的税费、财政方面,出台了各种优惠政策,力求不增加转型升级企业税费等方面的负担。

  领导的重视外,各部门联动,扎实细致的工作有力推动了“三转一市”工作。

  ■企业发展动力十足

  12月1日,位于华林经济开发区的新路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车间内,一派繁忙。新路公司是城厢区惠企政策的受益者,连续三年的惠企政策支持,让公司顺利地通过技改实现机器换工,节省了人力成本。“今年,我们公司又获得100多万元的区级惠企奖励资金,新购进了一批自动罗拉车、全自动电脑车,企业实现了高速运转。”新路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行政经理杨茂兵说,通过这三年的技改,人力资源成本降低了,惠企政策让公司发展更加顺利,更有信心。

  杰讯光电是一家高科技光电企业,主要生产透镜、光纤尾纤、光纤准直器、光纤活动连接器等光无源器件产品。为了让企业做强做大,区里鼓励公司通过走出去参展,不断开拓国际、国内市场。今年城厢区政府为其发放了20多万元的参展补助。杰讯光电(福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辉映说,“区里的补助减轻了我们参展费用的负担,促进了公司品牌做强做大。当前,光通信产业前景看好。公司从成立之初的小作坊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与福建师大光电学院、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展开联合开发合作。目前,已申请20多件自主专利。”在省经信委日前发布的2018年度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高成长企业名单中,杰讯光电榜上有名。

  记者了解到,除“三转一市”优惠政策外,城厢区还相继出台工业稳增长、鞋业、食品等相应的扶持政策,对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和创新、开拓市场、扩大产能、创优品牌、节能减排等给予资金奖励,引导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开拓新的市场。

  仅今年区里已经落实了工业稳增长、食品、鞋业的六个专项的政策,兑现金额2900多万元,惠及91家企业。“区里在技改、品牌培育、技术创新等方面给予企业全方位的扶持,尤其我们的技改项目,机器换工是在市级补助的基础上,我们叠加补助十个点。”詹丽明介绍,通过这些惠企政策,增强了企业发展的信心,城厢区工业经济也取得了平稳较快的发展。

  惠企政策的兑现,提振企业发展的信心,有力地保证了该区工业稳定增长,全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已经连续24个月排名全市前三。(来源:湄洲日报 卓晋萍 蔡蕊 黄知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