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新年伊始,驱车来到城厢区常太镇长基村,一股清新气息扑面而来。村口樟龙溪生态园内青柳依依,绿水悠悠,栈道洁净,村民聚在一起谈笑风声;远处,连畴接陇,屋舍俨然,水泥村道不时有环卫工人工作的身影……
这是城厢区持续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取得成效的一个美丽缩影。2018年以来,城厢区以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精神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通过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突出重点、标本兼治,集中整治、长效管理,努力营造更为清洁更为适舒更为和谐的农村人居环境,让农村居民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党建先行 引领共建“新风尚” 日前,凤凰山街道举行党员先锋队成立授旗仪式暨“打赢三大攻坚战基层党员走前头”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深入基层,开展畜禽养殖整治回头看、河道及试点小区环境卫生清理整治活动。 通过“抓两头、促中间”,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作用,2018年以来城厢区共建办以党建为引领,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把基层党支部建成一个个战斗堡垒,指导基层党员融入美丽乡村共建工作中,当好清洁美化家园的环卫员、示范员、网格员、监督员。 城厢区共建办主任林清飞介绍,城厢区各村(居)按照地理位置分布角落,微网格化划分片区,每个微网格片区培育并选派3个优秀党员为先锋示范岗,以实际行动和整洁效果带动邻居从“要我美”到“我要美”的主体意识转变,从而以点连片,带动更多群众自觉参与到美丽乡村创建工作中来。同时发动党员干部在旱厕填平、房前屋后整治、费用收缴等方面成为带头落实的模范,以自身行动带动群众积极参与。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党员干部还以高度的责任心,主动成为环境整治的“顺风耳”“千里眼”。各镇(街道)建立的“随手拍”微信群内,各级各方党员代表踊跃加入其中,不时有党员发来需要整治的卫生死角照片,提供信息给相关部门进行整改,通过实时督促让相关镇街部门始终保持一根弦,做好做实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多措并举 保障卫生整治常态化 “现在和以前比,完全是两个样。”在东海镇上图村,年逾80岁的村民蔡玉振高兴地说起这几年村里的变化,“村里的土路加宽硬化了,垃圾处理及时了,公共厕所建起来了,路好走了,村子干净了,村民们都特别高兴。” 更让老人高兴的是,本来以为卫生整治是一阵风,没想到村委干部党员带头,驰而不息地进行环境整治,一年,两年……村里越来越干净了,日子越来越舒坦。如今,走在上图村,干净的公厕、宽敞的水泥路、规整的路灯、清澈的路边沟,还有绿植花团的点缀,让村子更为生机勃勃。 2018年以来,城厢区深刻学习和领会好习近平总书记治理木兰溪重要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久久为功”,在全面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的基础上,认真抓好共建美丽乡村工作的巩固、提升、优化,重点抓好省市级生活垃圾治理、公厕建设、垃圾分类、水环境提升、铁路沿线整治等工作任务,进一步升华辖区内各个村庄的品质,实现在面上保清洁,在线上呈亮点,在点上出精品,着力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目前,城厢区辖区内配有环卫作业车辆92部,人力及电动收集车576辆、垃圾箱547个、垃圾桶18557个;四个镇各有1座转运站,已实现一镇一转运站的布局;在人员上,按常住人口每432人配1名环卫工人,共配有环卫人员735名。通过完善人员设施配备,逐步完善了农村“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的生活垃圾收集转运体系,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清扫保洁、收运处理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无害化处理率达99.5%以上。 同时,各镇(街道)积极组织开展“除陋习、树新风”创建活动,自筹自办“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最美清洁工”颁奖晚会、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开展“百姓舞台”等,将共建美丽乡村工作作为农村移风易俗的一项抓手,有效提高了老百姓对生态乡村建设的意识,积极加入到生态乡村建设中来,共建共享美丽家园。(来源:湄洲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