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厢区坚持党建引领助力脱贫攻坚
2020-05-07 09:10:36 来源: 区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
视频加载中... 近年来,城厢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化“党建”扶贫模式,推动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同频共振,为形成互促共赢的良好互动局面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强化组织领导。区委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任务,建立区委常委挂钩联系制度,特别是在去年主题教育期间,区委常委挂钩联系一个村(社区)、一个软弱涣散党组织、一个贫困户等,加强了党建与脱贫攻坚的融合力度;研究拟定《党建扶贫考核工作任务清单》,细化党建扶贫工作内容和措施,明确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发动部门参与。区里在继续推行部门包村制度的基础上,重点指导农业农村、扶贫、财政、发改、住建、工信、商务、卫健、民政、水利等部门,结合行业部门业务实际,有针对性地到镇村指导、开展贫困户电商培训、农产品网络销售、光伏电站等工作。同时开展联合督导,对发现的问题实行挂号整改、销号管理。筑牢基层组织。去年全区9个软弱涣散村全部完成整顿转化,调整撤换5名不胜任的村两委干部;区财政全年增加761万元,用于提高村级干部基本报酬,返聘97名工作经验丰富、影响力强的离任的村级原两委成员担任文书、党建协管员等;先后投入300多万元,改造升级6个村(社区)的办公场所、党群活动阵地,让基层党组织有钱办事、有人干事、有址议事。推广复制涧口“中心村”党委模式,在全区成立4个中心村党委,涉及17个村党组织。其中,凤凰山街道坑坪中心村党委带动3个村盘活集体闲置山塘资源,建立“扶贫香菇”产业种植基地,平均每年增加村财收入30万元。 发挥第一书记“尖兵”作用。区里坚持“重派”和“严管”并举,“身入”和“心入”并抓,严格落实贫困村脱贫难度、选派单位综合实力、下派干部综合素质“三个统筹”的要求,确保第一书记选得准、下得去、融得进、干得好。目前,全区共选派驻村第一书记27人,实现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和贫困村选派全覆盖。制定落实第一书记《管理暂行办法》,建立“召回调整”机制,及时调整2名工作岗位变化的驻村干部。开展第一书记“联手共建”活动,通过“云”签到、驻村工作走访报告共享、细化扶贫履职清单等,强化互动互学互监督,确保真蹲实驻、真帮实扶。发挥村干部“带动”作用。区里大力实施“领头雁”“能人治村”等工程,全面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制度,选优配强班子主心骨和带头人,为攻坚拔寨打造领导有力、组织有方的队伍,全区120个村(社区)中致富能人、大学生、退伍军人等达213人。整合农业、林业、科技、住建、工信等部门的教育培训资源,开展分领域分专题集中轮训,探索建立以实地观摩、书记上讲台、专家讲座为主要内容的“村书记论坛”,推动队伍素质整体优化提升。注重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定期开展“扫描式”排查、“全程式”跟踪,确保每个村至少有3名以上优秀年轻候备干部。发挥人才“引擎”作用。着眼长远、精确把脉,有效储备扶贫“人才梯队”,不断夯实贫困村发展的人才基础,为加速脱贫攻坚提供强劲动力。精准对接“人才+脱贫项目”“人才+贫困户”,评选农业生产能手,继续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村(社区)挂职、兼职。 实施“破壳消薄”专项工程。区里结合幸福家园试点村、美丽乡村建设等,大力支持贫困户发展“农家乐”“森林人家”等乡村旅游业;强化龙头带动,积极对接乡村振兴集团,加快花蛤、花卉、枇杷等特色产业发展,带动村财增收,94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到2019年底达到10万元以上;对5个“党组织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试点村,在省级下拨资金的基础上,区财政再配套20万元,助力发展果品采摘、渔业养殖和观光旅游等项目。实施“产业+党建”富民工程。区里大力推行“党建+特色产业”扶贫发展模式,将基层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并着力探索“支部+产业+基地+农户”发展模式,组织党员中的致富能手利用本地资源创建创业示范基地。如,在华亭镇埔柳村建立集花卉产业、休闲农业体验、光伏发电、科普基地等为一体的“城厢区扶贫农场”项目,带动周边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发展种植、养殖、加工等致富项目。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建立五云龙眼基地、坪洋中草药种植基地、白洋食用菌基地等产业扶贫基地,形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农村经济发展新格局。实施“村企联姻”联盟工程。凝聚社会力量合力,组织20多家非公企业党组织挂钩攻坚贫困村,动员非公企业发扬致富思源、回馈社会的优良传统,发挥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优势,帮助贫困户顺利脱贫,积极回报社会。绿丰园艺等公司通过建立产业扶贫示范基地,以“企业+政府+银行+贫困户”形式,采取提供就业岗位、资金入股、捐资慰问等方式,帮助贫困户增加投资收益计126万元。方家铺子党支部充分发挥公司互联网资源优势,与农产品产地村镇党组织建立结对责任制,建立结对共建基地,指导农户科学种植;由公司统一收购后在互联网平台上推广销售,先后带动300多户农户发展生产。特别是在今年疫情期间,公司积极对接京东平台,开通农产品销售“绿色通道”,通过助农直播的方式帮助萍湖村枇杷实现当日订单超1000单,确保农产品应销尽销,农户增产增收,助力脱贫攻坚。(区委组织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