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美扮靓城市容颜 |城厢区环卫精细化管理打造洁净环境
2020-09-10 11:29:59 来源: 湄洲日报  责任编辑:   

 

城市保洁精细化,垃圾分类成习惯,主题公厕添新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进入关键时刻,城厢区环卫处对标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精细化管理,扮美扮靓城市容颜,以最美的风貌迎接全国文明城市“大考”。

凌晨4点,一抹抹“亮橙”身影开始出现在大街小巷,清扫路面的“沙沙”声,唤醒了沉睡的城市。这是城厢区环卫工在行动。

环境卫生是一座城市的“脸面”。地处主城区的城厢区是莆田城市文明形象的展示窗口,眼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进入关键时刻,城厢区环卫处对标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守好“责任田”,环卫工走街串巷,当好“先锋队”,精细化作业,精雕细琢城市容颜,以最美的风貌迎接全国文明城市“大考”。

 

 

城市保洁精细化

“我们早点出门,车少人也少,方便清扫。等我们扫完了,大家出来上班上学,路面干干净净,他们心情好,我们也开心。”35岁的环卫工王林常年披星戴月,从市区胜利南街的新街口清扫到南方大酒店前方桥头。

从业10年以来,王林亲身体验了城市环境卫生从以前的设施滞后、作业不规范,到现在的机械化清扫、机械化环保运输的转变。环卫劳动强度减小,城市却更加干净整洁。让他感触最深的是居民素质提高了,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现象少了,体谅、尊重环卫工的暖心事多了,在社会各界关爱“城市美容师”时,他真切体会到城市文明的提升。

像王林这样的环卫工每天都奔波在街头巷尾,以无私的奉献扮靓着城市。自我市创城以来,他们更是全力以赴。城厢区环卫处主任陈志峰介绍,该区共有1868名环卫工,创城期间全员上岗,实行“两大扫三保洁”,即上午7点之前和中午2点之前完成清扫,上、下午清扫过后保洁和晚上保洁,18小时滚动作业。

创城冲锋号吹响后,城厢区环卫处加强机械化环卫作业,加大清扫力度,增加作业密度,每日清晨5点开始冲洗道路,洒水车每日至少作业2次。在小街小巷实行快速巡回收运生活垃圾,提高收集效率,杜绝二次污染。

背街小巷、农贸市场等是卫生整治的主战场。区环卫处组建四支队伍,对三个街道及集镇区进行巡回督查,能现场解决的问题即时整改。同时对全区8个农贸市场卫生实行专人挂钩制。对市场内外环境卫生、公厕保洁进行全方位专项督查,实行“一对一”问题交接制。

目前,该区城区保洁面积约705万平方米,实现中心城区背街小巷、河道全覆盖。对开放式小区的卫生死角、废弃物乱堆放、野广告等现象和城区公园内存在的烟头乱扔、垃圾乱放、纸屑乱飞等问题,以及城区主次干道各公交车站点周边、各交通路口周边的环境卫生问题,持续集中整治,让城区环境变得干净、整洁、有序。

垃圾分类常态化

9月4日,城厢区分类办全体人员赶赴石顶社区走访沿街商铺、居民小区开展垃圾分类入户宣传,派发宣传手册和分类垃圾袋,提高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和参与率。

前不久,龙桥街道列入我省首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该街道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该区加大实施垃圾分类,在全区更换了垃圾分类桶。看似在垃圾桶上做文章,实质是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引导群众对垃圾分类的思想认同、行为认同,促使垃圾分类成为自觉。

这几天,督导员在龙桥街道和成天下垃圾分类屋现场指导居民生活垃圾投放、分拣厨余垃圾等,忙碌不已。

为大力推广垃圾分类,推进城区生活垃圾综合利用,实现生活垃圾处理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该区正加快建设100座分类屋亭。

因地制宜、便于管理、方便投放,分类屋亭在小区设置1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屋,1处有毒有害垃圾收集桶。投放屋包括可回收垃圾称重区及垃圾桶清洗区,配备厨余垃圾电动收集车,并设立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栏等。

小区垃圾分类投放屋建设完毕后,开展小区撤桶行动,规定小区居民在上午7点至9点,下午6点半至晚上8点半指定的时间投放分类垃圾。利用智能监控等科技平台实行技防监督,同时在每个投放点安排2名志愿者监督检查并现场辅导垃圾分类投放标准。

根据“四分类”要求,规范投放收集,通过分类屋督导员破袋检查与分拣,实现垃圾100%分类。街道环卫部门每日定点定时上门收集分类垃圾。主导安排小区分类垃圾及时清运,同时做好现场保护,防止“滴撒漏”现象发生,保证投放点有效实行。

一项项措施接连推出,治理从小区,延伸到社区,蔓延全区,如今遍布全区的垃圾分类桶,市民自觉分类投放的行为,成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一个新亮点。

 

 

主题公厕景观化

“霞林街道北渠绿道,有一处木兰溪主题公厕。”近日,微信朋友圈传出一则新鲜事,吸引市民前往观看。

这座公厕外观为莆仙传统民居风格,红瓦白墙,飞檐翘角。外墙融入木兰溪主题,图文并茂展示木兰溪典故、木兰陂、木兰溪流域图、治理木兰溪重要理念等。公厕外设宣教室、管理房、便民室等,内设男女卫生间、第三卫生间,配婴儿护理台、儿童坐椅、残疾人无障碍通道等,方便不同人群的需要,且科技感十足,每个隔间上方设置温馨提示频,显示“有人”或“无人”。每厕间按标准采光及建筑面积比例设置彩铝百叶窗,供自然换气。

城厢区环卫处干部陈巍介绍说,2016年以来,该区“厕所革命”持续发力,4年共新建公厕240座。该区在全市率先将公厕建设外观统一为红砖红瓦燕尾脊,融入莆田红砖厝建筑元素,打造景观公厕,这些“内外兼修”的公厕成为点缀人居环境的一道风景。乘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东风,该区建设的莆仙戏、木兰溪流域等主题公厕亮相,并设计了“环环”和“卫卫”2个公厕动漫形象,为公厕增添颜值和品位。

公厕卫生,三分建设,七分管理。每座公厕建立“公厕长”,每天检查公厕管养情况。围绕设施设备维护情况、公厕卫生保洁情况、优质服务执行情况等进行查看。目前所有公厕已按“城市公厕云平台”要求纳入管理,建立一厕一档,并将公厕日常管理情况列入每月城区城市管理考评。

今年,该区计划新建25座公厕,其中城区9座、集镇区3座、农村13座。按照要求,新建的城乡公厕必须配备环卫工人休息室、管理房、工具间和残疾人专用间。农村公厕配建管理房、工具箱。此外,还新增体现人文关怀的环卫工人权益维护调解室、垃圾分类宣教室、便民室等三位一体室。

文明创建永远在路上,环境维护永不停歇。城厢区环卫处将以“绣花”精神,精雕细琢提升环卫管理水平,把城市“脸面”修饰得更加整洁靓丽,为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增光添彩。打造美丽宜居家园,唤起市民对环境的热爱,从而推动城市文明进程不断向前。(黄凌燕 许颖 )

 



来源:湄洲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