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老人真幸福!城厢区凤凰山街道南门社区入选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2021-11-18 17:10:00 来源:   责任编辑:   


  南门老协会里,老人们在健身、下棋。洪敏 摄



今年11月,南门社区第18次调整提高养老金。林爱玲 摄

有集养老、医疗护理于一体的医养站;社区发放养老金、米面粮油;身有余力,可以到休闲农业基地体验农活耕种;想发挥余热,加入老协会参加公益服务……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晚年状态,不再是一句口号,在莆田市城厢区凤凰山街道南门社区,这已成为老年人的幸福写照。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老龄办公布2021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名单,南门社区入选,成为莆田入选的2个社区之一。作为全国示范性友好型社区,南门社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幸福指数何以领跑全市?

带“薪”好养老

每个月10日这天,只要天气不错,82岁的吴金莲就会和老姐妹们一起出门,到离家不远的南门居委会旁的农商银行领取养老金。最近,吴金莲显得尤为高兴,因为社区工作人员告诉她,她的养老金提高了300元,现在每月可领3500元。

作为城厢区南门社区的原籍居民,吴金莲几乎见证了社区每一次养老金的上调,这次是第十八次调整提高养老金。按照新方案,社区里符合条件的55~59周岁老人,每月可领取1000元;60~69周岁的,每月可领取2000元;70~79周岁的,每月可领取2800元,80~89周岁的,每月可领取3500元,90~99周岁的,每月可领取4600元。

“有了养老金,日常开销不仅不用花孩子们的钱,还能给孙子买吃的。”吴金莲说,每个月社区还会发放馒头、面条、水饺、蔬菜等副食品,生活上吃穿不愁。

口里有粮,袋里有钱,带“薪”养老的南门老人真正实现“老有所养”。1992年,南门社区开始实行养老金制度,1996年,南门社区居委会成立股份制企业南门企业集团,致力于发展酒店、运输、批发零售、房地产开发等产业,走上了一条共同富裕的道路。截至2020年,南门集团已向原籍居民累计发放养老金2.2735亿元。此外,社区每年还为九旬以上老年人发放3000~5000元高龄营养补贴费,每年供应120斤大米、15斤食用油,每月发放社区自产自制的各类副食品。

上午逛逛菜市场,下午在公园锻炼,65岁的林细玉说:“社区生活十分便利,儿子让我搬过去住,我都不想去。”

商铺林立、道路密集的南门社区不仅实行高标准的养老金制度,在推进适老型社区环境提升上,也以老年人需求为中心,织牢老年人居住环境保障网。

南门社区党委书记方娟娟介绍,社区支持对老年人住房的空间布局、地面、扶手、厨房设备、厕洗浴设备、紧急呼叫设备等进行适老化改造、维修和配备;建立社区防火和紧急救援网络;在居民小区设置人车分流标识牌、救护车等专用车停放空间等,保证老人出行安全。同时,社区依托“互联网+”引入智能化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为辖区70岁以上老人试点发放智能终端设备,含定位、监测健康数据、紧急联络等功能。

“持续提升适老化服务水平,才能有效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方娟娟说。

“医”养享天年

“郑医生,来了啊,我今天血压正常!”冬日晴好,上午8时许,南方医院5楼南方医养站里,正在踱步拍手健身的张绿虹老人开心地和医生打招呼。

2014年,南门社区依托莆田南方医院在全市率先成立集养老、医疗护理于一体的南门社区医养站,构建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

“医养站配有5名医生、10名护士和多名护工,提供24小时精心照料。”南门社区医养站站长郑育斌介绍,每位老人在入站时会先做健康评估,并制定相应的疗养方案,中西医结合形式,提供全天候康复理疗服务。

记者在医养站里看到,老人们有的在看电视,有的在踱步,有的在看书。中心内设备齐全,整洁温馨。张绿虹已在这里住了三年,她说:“我有高血压,经常头晕,一个人在家孩子不放心,住在这里有人陪着聊天,有医生照顾,吃得也好,很适应。”

“这里也被称为老人健康的‘加油站’,身体有不适的老人住进来疗养一段时间,好转了就被接回去,高峰时期,这里的床位需要提前预订。”郑育斌说,目前,医养站共有76张床位,以半自理和不能自理的老人居多,也有不少老人选择来这里度过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

楼下是医院,楼上可养老。养老与医疗既相互独立又紧密合作,实现了功能融合、资源共享。“有医疗做保障,我们住得踏实。”医养站不少老人道出心声。

“爱老”“尊老”是南门社区构建友好型社区的重要关键词,养老养病不仅有就近、专业、体面的医养站,在居家养老上,南门社区积极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协议》工作,通过定期入户探访慰问、上门巡诊、失能老人评估与护理等方式,为社区老年人创造便捷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目前,已有900余名65周岁以上老年人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签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协议,逐步实现“一人一医”“一户一医”的精细化养老服务。

“有了家庭医生,平时头疼脑热就不紧张了,不方便时,医生还能上门诊治,不需要出门排队,省了很多麻烦。” 68岁的林清明老人患有肾病,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到医院检查、开药,长期患病让他行动不便,去医院看病成了一件难事,现在好了,有家庭医生上门服务。

为霞尚满天

进入11月,涵江白沙镇东泉村南门蔬菜基地里的橘园红了。5日,一筐筐“红美人”橙子被运往南门社区,当天近3000斤橙陆续发到居民手中。“吃着社区种的橙,感觉就是和买的不一样。”在南门居委会分橙现场,77岁的陈文涛笑着说,社区就是个大家庭。

不仅给居民发自助餐券、面点券、米面粮油等副食品,南门社区还把“家”文化拓展到社区外的山区休闲农业上。洪敏介绍,2019年起,南门企业集团投入100多万元,在涵江区白沙镇东泉村租赁上百亩田地作为果蔬种植基地,种植苦瓜、丝瓜、茄子、秋葵、玉米等,并向社区居民免费供应。为了让住在城里的居民重新拥有亲近田地、亲近农作物的机会,集团经常组织居民下乡参加义务劳动,体验劳动的乐趣。

“上周我也到基地种蔬菜,社区组织过近百位中老年人去基地收稻谷,大家都干得很起劲!”陈文涛向记者分享自己的晚年生活,对社区给大家安排的农活十分认可。

老了可以做什么?还能干什么?这是很多老人关心的问题。为此,近年来,南门社区不遗余力在“老有所为”上做文章,相继成立老年志愿服务队、老阿嬷义务消防督导队等,在社区两委、老协会领导下,开展各类志愿服务、义务消防宣传、安全排查等活动,让老年人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活动。

“天气冷了,家里用电多,使用电器、煮饭时用气要注意消防安全。”“平时电动车不要停在楼道里,电动车着火很危险!”老阿嬷消防督导队队员们戴着“南门社区志愿服务”袖章,手举“注意防火”小旗帜,操着方言,用拉家常的方式,穿梭在大街小巷,很受社区居民的欢迎。

“如何让老年人参与到社会活动中,是推进老年人友好型社区工作的重要一环。”方娟娟说,近年来,社区通过各种志愿活动促进老年人实现自我价值。同时,通过建立老年人锣鼓队、广场舞、十音八乐等文体团队,并结合文艺晚会、传统节日,为老年人搭建自我展示的舞台,平均每年表演20余场。

“疫情期间,老协会带领有余力的中老年居民积极参与各项防疫工作,大爷大妈们在保护社区和居民的战线上,从不缺席。”方娟娟说,从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一句古语说得好,“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来源:福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