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城厢区推进各具特色的“党建+”邻里中心建设,用“红色引擎”驱动基层治理活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以实际行动落实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12月12日,时逢周末,城厢区霞林街道下黄社区新建的“党建+”邻里中心洋溢着浓浓的学习氛围。该区关工委思政课“六进”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会在此举行,社区党委8个党支部共100余名党员干部听讲。 
今年以来,城厢区高标准谋划、高质量建设、高效率运行,整合教育、养老、医疗、商业、文化等资源,建设“党建+”邻里中心。如今从社区到乡村,从园区到企业,各具特色的“党建+”邻里中心在全区逐步铺开,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基层治理进入“快车道”。 
横向:社区乡村园区共同推进 上周六,城厢区凤凰山街道筱塘社区“党建+”邻里中心“长者之家”开放。凤凰山街道组织委员黄敏介绍,今后社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可在“长者之家”享受免费医疗咨询、基础健康体检、配餐送餐、上兴趣班等居家养老服务。 
今年我市创新推出“党建+”社区邻里中心建设,通过党建引领,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15分钟便民服务圈,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城厢区委第一时间成立了“党建+”邻里中心建设联席会议,由区委书记王文才、区长吴文恩任组长,统筹协调社区邻里中心建设。4月,王文才在全市率先带队前往南昌考察学习,审定邻里中心建设方案,深入基层指导邻里中心建设。吴文恩多次带队深入现场一线调研,解决邻里中心建设各种问题。 高效推进出成效。7月,全区第一家“党建+”邻里中心在龙桥街道北磨社区投用,设有党代表、人大代表工作室、便民服务大厅等功能区,还投放一台惠民宝政务自助机,涉及36项便民服务事项,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办结政务事项。 8月24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头条新闻关注北磨社区“党建+”邻里中心长者食堂服务老年人的经验做法。成立短短一个月,就引起中央主要媒体关注,这个“党建+”邻里中心有何“秘诀”?原来,龙桥街道党工委和北磨社区党组织通过社区准入制,向驻区单位各类党组织发出倡议,邀请党员志愿者认领中心服务项目,以此带动创新党建活动形式,实现共建共享。同时,将党员志愿者服务内容,以积分形式存入“时间银行”,享受积分兑换服务。社区组织委员林常春说,社区“大党委”通过区域统筹、各方联动,打造“大党建、大服务、大民生”区域党建共同体,保障了社区服务,让居民享受到便捷的生活服务。 
社区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目前城厢区龙桥、北磨、太平、霞林、下黄、肖厝、筱塘等7个社区“党建+”邻里中心相继建成投用,邻里中心已融进居民日常生活。 福利还延伸到农村。华亭镇五云村党支部整合资源,建成“党建+”乡村邻里中心,服务范围辐射到邻村隆兴村。邻里中心为村民提供社保、养老、医疗、休闲等服务,给560位老人领收养老金,代缴电费、话费、医保、社保,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生活困难问题。邻里中心还设置农副产品展厅,建设推广平台,帮助村民推介莆仙特色产品,振兴特色产业。 常太镇下莒村将原下莒小学教学楼改造成乡村邻里中心,使其成为推动当地观光旅游、民宿餐饮、枇杷产销的中枢站,还形成集行政服务、医疗卫生、金融服务等便民利民功能为一体的副集镇中心。 
城厢区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林祖宪介绍,该区总结城市社区“局部改扩建+社会支持+市场运营”推动建改租并举、以改为主的建设经验,在农村借鉴中心村党委建设模式,探索“村级引导+资源整合+腾笼换鸟”的模式,通过重新摸排村级资产资源,立足乡村产业发展实际,突出乡村振兴功能。 今年我市聚焦突出开放招商、强化项目带动,实施“双轮”驱动,城厢区把“党建+”邻里中心带进工业园区。在华林园区依托三威等企业打造园区“党建+”邻里中心,服务人才、服务企业、服务员工,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党建+’邻里中心建设以来,已经举办了7次面向园区员工的培训活动,还举办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入企等活动,及时传达党的方针政策。”华林经济开发区总工会副主席谢珊珊说。 纵向:各尽其能提升基层服务 服务民生,才能惠及百姓。城厢区围绕老有所养、幼有所育、病有所医、业有所兴、居有所乐、事有所办,提升基层综合服务力。 城厢区积极推动社区党建工作重心向公共服务转移,实现党建与社区事务,党建平台与公共服务承载平台的“两个融合”。成立3个街道大工委、21个社区大党委和212个小区党支部,构建协调互动、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组织体系。在居民小区中推行“党支部+业委会+物业”新模式,探索建立重大事项“业委会提议、小区党组织提出、社区党委预审、业主大会决议”决策流程,加大党组织领导下的小区邻里治理。 按照“集中连片、便民利民”的要求,该区以社区邻里中心为依托,升级街道文化活动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服务功能,通过整合、提升、改造现有资源,从“油盐酱醋茶”到“衣食住行闲”,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 
该区三个街道结合各自实际,做亮做优特色服务。龙桥社区开展“安全巡河、生态护河”志愿服务,组织党员志愿者参与泗华溪环境整治、安全防护等义务活动。筱塘社区设立交通违法受理平台,进一步规范交通管理秩序,实现社区内就近违章处理功能。霞林社区依托市、区大调解办驻区优势,打造“1+N人民调解委员会”等一批民间调解品牌,参与调解征迁群众的纠纷、诉求,近距离化解“邻里结”,打造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各单位也为“党建+”邻里中心赋能,城厢区政法委搭建“综治+”社区治理中心等综合服务治理平台,助力基层治理提档升级。区妇联打造“幸福婚姻家庭驿站”,建立社区家长学校、儿童之家、妇女微家等功能室,在邻里中心发挥“邻里有她”作用。在我市人口普查如火如荼开展之际,区统计局以“党建+邻里+人口普查”,摸清“家底”。 展望:拓展形成治理新格局 依托“党建+”邻里中心,政务服务进社区,近距离服务居民,党群关系更加和谐。社区邻里中心的搭建,展现宜居和谐家园风貌,通过社区邻里中心,城市文明基因传承延续。 截至目前,全区各个“党建+”邻里中心已开展主题活动300多场次,各行各业的青年、返乡大学生等参与社区理发、义诊、维修、教学等各类志愿服务。居民群众主动走出家门、融入集体,交往更密切、关系更和谐。 城厢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陆建琪表示,该区将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大力倡导的“远亲不如近邻”重要理念,按照全省近邻党建工作推进会要求,持续深化党建工作机制,不断拓展“党建+”邻里中心的内涵外延,形成“一村居一品牌”的城乡治理新格局,为加快实施“双轮”驱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作出新贡献。(湄洲日报记者 黄凌燕 通讯员 易振环 林云景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