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百年·红色城厢】菅茅藏伤员 军民鱼水情
2021-04-30 16:51:28 来源: 区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   

闽中游击区(马院)革命史迹


1936年是常太革命根据地饱受摧残的一年。国民党反动派纠结地方民团保安队大肆清剿常太革命根据地,马院漈川作为游击队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自然难以幸免。1936年1月23日——农历乙亥年除夕,正当大家欢天喜地过大年的时候,由于游击队出现内奸,反动民团直捣游击队驻地,在漈川治印满发生了一场激战。闽中工农游击队第二支队排长陈金藩壮烈牺牲,游击队员李玉堂被围捕后杀害,游击队员郑怀(永泰人,化名)身负重伤。在敌强我弱的危急形势下,游击队不得不撤离漈川,撤离时,匆匆将郑怀托付在了牛鼻山附近治印满的一户杨姓的“接头户”家里。杨家人忠实可靠、深明大义,杨家女主人苏阿冇和儿子杨金荣历经风险,完成着这份极为危险又甚是艰巨的任务。

伤员郑怀与苏阿冇的儿子年龄相仿,全身血肉模糊,为人母的苏阿冇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刚送来的那一天,苏阿冇没听郑怀叫过一声疼,反而还一个劲儿地说着感谢的话,她就由衷地敬佩起这位年轻的革命战士了,她决心把这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照顾。还好苏阿冇里外都是一把手,生活的重担早就练就了她的聪明才智,她从小生活在山区,会辨识草药,自制土药方。伤员刚送来,她就冒着生命危险上山采药,及时为郑怀清洗伤口,敷上止血消炎的草药。

虽然游击队撤离了,可老百姓仍不得不生活在白色恐怖笼罩下,就是春节,反动民团也每天都要派保安队到各家各户搜捕共产党员、游击队员。把伤员安置在家中,始终是个风险,这可如何是好?当天夜里,苏阿冇召集全家人轻声商议。当时才十一二岁的儿子金荣说:“我们家附近不是有个小小的菅茅厝吗?我们几个小孩子以前去玩过,现在都没有去过,那个菅茅厝完全被菅茅掩盖着,是不是可以把伤员哥哥藏在那里?”“嗯,没想到,我阿弟阿荣还挺聪明的,我看可以,挺隐蔽的。”阿兄金莺连声表示赞同。



杨家人救治游击队伤员郑怀的隐蔽地点

说干就干,趁着夜黑风高,杨家人七手八脚,把郑怀送到了离家50米左右的那个只有一人高的菅茅厝里,低矮的菅茅厝没有门,全被菅茅遮蔽着,里面约摸三四平方米,正好有一张床的位置。这家人赶紧把从家里搬来的旧床板铺在地上,用稻草铺了床。正月的寒风凛冽地刮着,苏阿冇还带来了家里唯一保暖的一床破棉被给郑怀盖上,约定了接头暗号,郑怀便躺下休息了。离开时,细心的阿冇用菅茅胡乱地遮住了菅茅厝,还把来时路上的杂草尽量恢复原状,不仔细看,完全看不出有人走过。

回到家里,苏阿冇在床上又铺了几层稻草。殊不知,为了这位可敬的游击队员,杨家人这个冬天已经没有像样的棉被御寒了。阿冇把孩子们搂在怀里,轻声给他们讲游击队员在枪林弹雨中保护老百姓的故事,她希望孩子们也能支持革命。她说:“我们吃再多的苦也不如游击队员们受的苦啊,他们也都是才十几岁的孩子啊!”懂事的阿荣使劲地点点头,主动对母亲说:“妈,从明天开始,由我来给郑怀哥哥送饭吧!我人小,不容易被发现。”阿冇轻轻地抚摸着阿荣的头,欣慰地笑了。这一夜,全家人就这样蜷缩在一张床上,靠着相互的体温和一张破得不能再破的棉被取暖。

从第二天开始,每天清晨天还没亮,阿冇就会起床烧一壶盐开水,为郑怀清洗伤口,偷偷洗刷换下的血布。为使郑怀早日恢复健康,阿冇还在正月刺骨的溪水中摸鱼,给郑怀补身子。阿荣则负责送每日三餐,这孩子聪明,好几次都躲过了敌人搜捕。他也学会了照料那位可敬的伤员哥哥。白天,他会轻轻拨开菅茅让伤员晒太阳,自己趴在草丛中观察动静,晚饭过后,他就用菅茅掩盖那间破厝以便郑怀避寒。

由于条件艰苦,郑怀的伤又比较严重,中间还经历了几次伤口化脓,苏阿冇和儿子阿荣想尽了各种办法,有时也不得不冒险上山采药。有一次阿冇上山采草药回来,正好遇上保安团搜山,阿冇远远就看到了,为了避免被保安团盘问,机智的阿冇咬咬牙,直接滚下山去才没被发现,腿上被各种草刺得鲜血直流,手里还紧紧攥着好不容易采来的草药。有几天,郑怀发现来换药的都是阿荣,就问阿冇大妈怎么没来,孩子支支吾吾的,郑怀一再追问,阿荣才说出真相。郑怀的泪水夺眶而出,喃喃地说:“我真对不起阿冇大妈啊!”

在阿冇和阿荣的精心照料下,郑怀慢慢地恢复着,在菅茅厝内隐蔽休息了1个多月,好不容易基本痊愈了。要离开的那天,他感激地对阿冇说:“谢谢您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照顾我,我今晚就要翻过这座山,到仙游找队伍去了,您一家人的大恩大德我永世难忘,有朝一日得解放,再到这里看望您全家。”说者听者都是有心人,这句话,苏阿冇一直铭记在心,新中国成立后,她和孩子们天天盼着郑怀能来,可是一直没有盼到那一天,后来才听说郑怀在一次战斗中牺牲了。

为了纪念革命战争年代这个感人的故事,今天马院村的村民自发重修了菅茅厝,把他建成一间小庙的样子,但没有门,开口处让菅茅自然地半掩着,厝里有一水泥供桌,只有香炉,没有别的。但是,这里的老人们都知道他们纪念的是那段烽火岁月。同时,村里还自然形成了一个习俗:元宵期间,游神的队伍经过菅茅厝时,必定要放三声铳,以寄托对烈士的哀思、表达对精心照料伤员的杨家人的崇高敬意。

来源: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