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莆田市儿童活动中心幼儿园教师 徐彦晗

宣讲题目 《架设助学路 温暖一座城》 2022年莆田市“聚榜样之力 扬道德之光”道德模范事迹宣讲比赛三等奖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有这样一个老人—— 他,一砖一瓦,为万名寒门学子垒砌求知的广厦。 他,点点星光,为万名贫困学子汇聚希望的灯塔。 他,老朽之躯,化身一座桥梁,把学校连到莘莘学子家门前。 他,身影瘦削、眼神矍铄。从不离手的包里,永远装着寒门学子的资料。 他就是“春蕾使者”曾德梅老人,1930年出生,69岁那年,他随县妇联下乡访贫,看到三个因贫困失学的女孩,他的心颤抖了,掏出身上仅有的600元钱资助她们上学,并结对子。 从那以后,他靠微薄的退休金和各级发放的慰问金、奖金,先后结对资助了57个孩子。全家勤俭节约,揭开他家饭桌上的菜罩子,只有一碟腌菜、一碟咸萝卜、一碟咸豆腐。受他影响,家人纷纷家人,全家共资助了65位贫困生。 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他决心动员更多的人,共同推动扶贫助学。2003年,中央台记者来采访他的助学故事,他却似乎忘记了要接受采访的正事,而是央求记者一同前往拜访知名的企业家。当晚,在记者的陪同下,他如愿见到了企业家,并见缝插针地将整理好的贫困生资料递给企业家。企业家从最初的疏离,渐渐地凝神翻阅,最后签下了贫困生。那刻,曾老的脸上挂满了舒心的笑容。 为了让捐助落到实处,他总是不顾年迈体弱,亲自去了解贫困生的家庭和学习情况,有时为核实一个对象,他要跑好几回。在寻访贫困生的路上,他都是自掏腰包,为了省钱,饿了就买个馒头充饥,2009年他在下乡途中疲劳过度,引发了心脏病。医生严肃地告诉家属:“年纪太大,注意休息。”知道自己的病情后,他反而更加忙碌。他说:“正因为我年纪大了,更要在有限的生命里,多帮助几名贫困生。” 他的足迹踏遍了仙游县18个乡镇、300多个村庄、300多所学校,行程10万公里,先后募集助学款3800余万元,将求学的桥梁架设到2.2万名贫困生家门口。2011年,他获得“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014年,成立曾德梅爱心助学活动联合会。 2017年6月12日中午11点50分,天气闷热异常。鲤城街道一座老房子里,曾老静静地离开这个世界。 第二天,数千人冒雨为因病去世的曾德梅送行。连绵不绝的雨,寄托着多少人的哀伤与不舍。 曾老无私奉献的精神将影响我的一生,我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在教学岗位上,细心关爱每一个孩子;在爱心义卖活动中,多次组织班级幼儿和家长,共同参与,并捐献给市关爱儿童妇女协会 他走过的路,我们在沿续。 他给过的爱,我们在传承。 他发出的光,我们在弘扬。 他,重如泰山。 来源:莆田文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