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城厢区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强化服务意识和要素保障,推动项目建设提速增效,产业发展高歌猛进,打好四季度收官战,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经济发展上,9个指标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个指标增幅全市第一、4个指标全市第二;工业投资、制造业投资、技改投资、工业用电量增速持续保持全市第一。项目推进上,141个重点跟踪项目实现40个项目开工建设,21个项目竣工;46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年计划96.2%,序时进度位居全市第一……

木兰溪“十里风光带”建设现场。(蔡新添 摄) 前三季度,城厢区交出了一份亮丽答卷。眼下,该区吹响冲刺四季度的“集结号”,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经济社会发展蓄势赋能。 区委书记王文才强调,要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要素,破解重点片区项目“临门一脚”攻坚,全力以赴推进重点片区项目建设,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提供新支撑,为高质量发展激发新活力。 区长王文晖要求,紧盯目标任务,以时间倒逼责任、倒逼进度,形成重点项目建设压茬推进、滚动发展的良好局面。 确保今年“收好官”,明年“起好步”,城厢区掀起大干快上热潮。 项目跑出“加速度” 立冬时节,万达南城市更新建设项目现场施工火热。打桩机、挖掘机,机声隆隆,一片繁忙。 城厢区经发集团项目负责人谢仁杰介绍,该项目已完成4个地块的地质详勘,其中万2、万4、万5地块开始进行桩基施工,其余地块将在12月初进行桩基施工。 以实干实绩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见效,城厢区全力推进省、市重点项目建设提速增效,奋力冲刺全年目标。 截至10月,该区46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约133.8亿元,占年度计划104.4%,超序时21.1个百分点,序时进度位居全市第一。其中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约70.8亿元,占年度计划90.9%,超序时7.6个百分点;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约63.0亿元,占年度计划125.3%,超序时42个百分点。

城厢区第二实验小学分校项目建设现场。(蔡新添 摄) “早在3月,区里就下发《城厢区进一步完善重点项目推进管理工作机制的方案》及《城厢区2022年重点跟踪项目表》,对标对表,按时按质,确保项目顺利施工。”区重点办干部唐希杰介绍,进入第四季度,该区在市发改委提出的双“200”基础上,再加压,实行双“10”攻坚行动,即10个促开工项目,10个促竣工项目。 区领导班子对所挂项目负总责,区里实行指挥长负责制,成立工作专班,深入项目一线,对项目全过程实行周期管理服务。区发改局总牵头、总指导、总调度,住建、交通等行业主管部门对口管理、落实。每月25日,区发改局汇总收集项目进度,形成序时清单、问题清单、督办函,分别送达至处级挂钩领导、区直相关部门及各镇街,督促相关部门在期限内答复反馈形成闭环管理。 层层落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一些项目推进难点与阻力问题得以破解。区发改局负责人林根介绍,今年,龙德井片区遗留4栋未征迁房屋,区重点项目专班提出解决方案,做通户主思想工作,顺利解决项目遗留问题。截至10月,经协调解决办结的事项有48个。 产业发展起宏图 在城厢区东海鞋服科技产业园项目现场,大部分场地已经平整。 今年8月起,东海镇组织专班对项目用地涉及的征迁户进行入户动员,引导自行清苗、拆除,同时动用机械清理平整,项目按序时推进。 东海镇有鞋服生产企业160家,其中规上企业34家,年产值60亿元以上。为做强鞋服产业链,城厢区在东海工业集中地规划土地33.6公顷,投资30亿元,打造集产品设计研发、智能加工、商贸交流和综合服务于一体,上下游产业链配套完善的智慧型、升级版鞋服产业园。 园区是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引领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地处市中心,城厢区以中小微产业园来谋产业发展,把存量做大、增量做优。该区以“壮大传统优势、培育新兴产业”为主线,建设“六园千亿”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拓展产业集群发展新空间,开辟木兰溪两岸高质量发展新路。 在城厢区樟林片区,中电科创城先导区在木兰溪畔崛起。9月,福建大东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入驻,该公司是一家依托AI识别技术、视频内容剪辑技术、用户画像分析技术的科技型信息综合服务企业,为今日头条、腾讯、阿里巴巴、快手、央视频等用户提供服务。

中电科创城先导区打造一站式高品质科创空间,实现产业集群化、服务智能化、投资网络化。目前已签约入驻企业28家,涵盖软件开发、系统集成、人工智能、医疗健康大数据等领域,初步形成数字经济集聚效应。 为护航产业发展,该区建立重点经济工作专班协调推进机制,每周向10条产业链专班收集需要解决的问题,上报副区长协调,半月收集一次,报常务副区长协调,每月一次报区长协调,直到问题彻底解决。 服务保障蓄势能 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为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城厢区构筑产业赋能中心、人力资源中心、金融服务中心,提升区域经济综合实力。 当前,人力资源中心、金融服务中心正在装修,预计11月底投用。 位于荔华东大道九龙小区的金融服务中心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是集金融服务、项目展示、总部办公、商务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体,将集聚各类金融机构,赋能实体经济。

作为全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城厢区在全市率先出台《建设金融服务中心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若干措施》,涵盖落户奖励、经营贡献奖励、金融创新激励、人才引进支持等一揽子优惠政策“组合拳”,致力搭建政银企产融合作对接平台,强化金融赋能推动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同样在九龙小区的人力资源中心约6600平方米,项目建成将提供人力配置、创业孵化、人事代办等十大人力资源服务功能,为我市产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要素保障。 与此同时,城厢区推进数字化政府建设,探索搭建“惠企资金直达兑现平台”,解决惠企政策兑现堵点、难点、痛点,申报方式更便捷、审批流程更简单。今年以来上线政策条款67项,通过平台成功兑现惠企资金4454万元。 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该区产业链工作专班也在发力,开展企业走访调研全覆盖,“一对一”解疑惑、去难题、问需求、送政策,推动10条产业链保持正增长,截至10月份,实现产值416.1亿元,工业增加值比增7.2%,工业企业固投比增79.9%。 聚焦主导产业,瞄准重点企业,城厢区完善招商项目准入评估机制,着力招引“总部+基地”“研发+制造”等一体化项目,提升招商项目层级和质效,已精准对接产业类招商项目38个,平台类项目15个。 做好四季度各项工作,不仅关系全年圆满收官,更是立足当下,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最好诠释。城厢区勇毅前行,在冲刺全年“收官战”中体现担当、展现作为、争当表率,努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湄洲日报、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 黄凌燕 易振环 通讯员 许羡 张与望
|